《落花生》教案

liuyi2004 / 2024-11-10 / 原文

教案设计:《落花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掌握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0 自然段。
3.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对比手法,理解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的不同特点。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难点: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花生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实物导入:
出示花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花生的特点。
引出课题《落花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介绍作者:
简介作者许地山及其创作背景,了解“落 花生”笔名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指导多音字的读音,如“空、便、种、应、熟、散”等。
分段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纠正读音。
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学习第二部分(2-15自然段):
过渡:花生收获了,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在收获节上,父亲和我们谈起了花生。
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孩子们的对话。
思考:父亲是怎样评价花生的?
理解重点句:
出示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话,懂得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对比手法:
父亲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花生藏而不露、朴实无华的特点。
思考:你更喜欢花生还是桃子、石榴、苹果?为什么?
学习第三部分(16自然段):
指名读第16自然段,思考:父亲的话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有哪些像花生一样的人。
指名回答,教师点评。
小组讨论:
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式的人,还是想做苹果式的人?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无论是做落花生式的人还是苹果式的人,都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总结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师总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
书写生字词: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三遍。
写读后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