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案

t0526 / 2024-11-10 / 原文

课程名称:《黄山奇石》

年级:小学二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理解“奇”、“秀丽”等词语的意思;能够流畅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探索自然、欣赏自然美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黄山奇石的形态各异、奇妙无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未见之奇石,培养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黄山奇石图片、视频)
生字卡片
学生分组材料(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黄山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黄山奇石》,并解释“奇石”的含义,激发学生好奇心:“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就先来探索一下黄山的奇石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约15分钟)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词。
生字教学:
利用生字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
讲解生字意义,如“奇”表示特别、不寻常,“秀”指美丽、清秀等。
采用游戏方式(如“快速指认”、“词语接龙”)巩固生字记忆。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约20分钟)
分段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提问该段主要讲了什么奇石,特点是什么。
重点分析:
“仙桃石”: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它像什么,为什么叫“仙桃石”。
“猴子观海”:通过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猴子的姿态,体会其“观海”的意境。
“仙人指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块石头的样子,想象它可能指向何方。
“金鸡叫天都”:播放音频模拟金鸡叫声,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其神奇之处。
情感升华:提问:“这些奇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觉得它们‘奇’在哪里?”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传说等多方面思考。
四、拓展延伸,发挥想象(约15分钟)
想象创作: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种未见之奇石进行想象描述,要求画出草图并附上简短文字说明。
分享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教师点评,强调创意和表达的清晰性。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约10分钟)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学习的生字词、黄山奇石的特点以及同学们的创意想象,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词,每个三遍。
完成一篇小短文《我心中的黄山奇石》,描述自己想象中的一种奇石。
准备下节课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关于黄山的其他奇闻趣事或美景图片。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一、生字词:奇、秀、仙、猴、指、金、叫
二、奇石特点:
仙桃石:形似仙桃,神奇非凡
猴子观海:姿态逼真,眺望远方
仙人指路:形态奇特,指引方向
金鸡叫天都:形象生动,叫声清脆
三、想象创作:我心中的黄山奇石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在生字教学和课文内容理解上,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但需注意,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个别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