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应该怎样去记?

FermiF / 2023-09-04 / 原文

背景

过去中学的时候,老是对笔记本嗤之以鼻,觉得记笔记很费时间,而且知识就那么些,差不多都懂了为什么要记笔记?直到现在,发现一些事情不记录笔记根本记不住。如果以前不需要笔记本,而现在却需要了,是不是说明自己学习能力变弱了呢?自己现在到底是否需要笔记本呢?如果需要,又应该如何正确利用笔记本,最后达到正确看待笔记本的程度呢?这就需要研究一下笔记本的作用,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问题一:中学不需要笔记本,现在需要,意味着能力退化了吗?

1. 中学不需要笔记本吗?

  • 实际上,中学本身是需要的,而且其实正因为自己中学没有好好做笔记,才会导致有一些考试反复出现的问题,自己下来没有写在笔记本上面,反复熟练,所以才会每一次考试的时候都会在以前试卷上面出现过的相同的问题上面反复进行“现场思考”。
    • 这里说的“现场思考”,是指在认为考试分为“基础+提高+意外”三部分组成的前提下,把“基础”部分当做“提高”部分处理了,即本来应该用脊髓能够快速做出来的题,在考场上却需要占用宝贵的时间慢慢思考怎么做,这就挤压了“提高”题目的思考时间,这往往导致时间不够,留给“提高”题目的时间不够,从而不能够得到拔尖的分数。
    • 另外,所谓的“基础+提高+意外”三部分,具体来说:
      1. “基础”是指认为考试分为可以交给脊髓思考的题目,这部分经过大量训练,能够形成条件反射,“无需”大脑介入即可完成;
      2. “提高”是指考试有别于备考时期大量出现的常规题目的、需要从一些新角度去思考的问题,也往往就是所谓的“压轴题”(对了,准确来说应该叫“轴题”,压轴的是最难题目的前面一道hh)、“聪明题”;
      3. “意外”是指包含考前晚上睡不着、路上晕车、考试肚子疼等等各种可能影响到考试状态的意外。所有考试因为普遍会有特殊时间和特殊地点的限制,所以“水土不服”是所有考试的共同特征,所以“意外”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实际上,“意外”在各种考试中都有不小的影响,包括感冒,着凉,新冠等等。

2. 那为什么会有不需要笔记本的错觉?

  • 对于喜欢理科的男同学,少有好好整理笔记本的,除了他们会觉得“自己很强不需要笔记本”这种自傲心理以外,中学的学习模式,其实也确有让学生实现不需要笔记本也能够完成高考要求的可能:试卷的量。如果一种比较难的题会在试卷里面反复出现,那么学生只需要在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类型题目的时候认真思考,后面只要卷子刷得够勤,那么这种类型难题就能够反复得到训练,直到高考结束。
  • 上面这种情况的缺点是:
    • 如果状态不好,或者中间偷懒,手感将会大受影响,再次熟悉某类型题目,需要在试卷里面碰到才能够得到训练和熟悉。相比之下,有了好的笔记本,则能够快速复习回忆起来。
    • 高考结束后,知识将会有一大部分很快被遗忘。

问题二:现在为什么需要笔记本呢?

1. 对中学笔记本的作用分析

  • 中学时候的笔记本,能够很好地将知识记录在某个地方。在记录的过程中,自己会比较注意一些笔记的整洁性和规范性,这种对于整洁性的需求,在客观上其实本身就有利于自己梳理清楚前后脉络。没有中学笔记,以高数笔记作为例子:
    img
  • 笔记本上面的内容,会经过自己反复书写。每一遍的覆写,都是理解的深入。
  • 笔记本提供了对于刚刚学习内容的展示的载体。对于知识的学习,肯定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面,笔记本提供了记忆的场所/载体。所以说,笔记本就是用来为深入知识,熟悉知识运用而诞生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