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1 20211327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与实现 阅读习惯(选作)
任务详情
2. 提交微信读书(或其他平台)目前的读书数据(总时长,册数,笔记数等)的截图,或其他阅读计划
一、阅读电子书的体会
1. 阅读的便利性与经济性
电子书相较于纸质书最大的优势在于阅读的便利性与经济性。与纸质书本厚重的纸张相比,阅读电子书只需要一台移动终端、一个阅读app和一个私人账号,同时正版电子书籍的价格往往是同款纸质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低廉的成本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是纸质书无法比拟的。
我个人阅读大部分集中在pad上,当习惯于使用pad阅读电子书籍时,最大的感受是阅读成本的大大降低。日常在学习闲暇之余和晚休前是我主要的阅读时间,只要pad在身旁,我就可以随时阅读各种书籍,不用背负沉重的书本并早早构思阅读计划。我主要使用的阅读app是华为阅读,在华为阅读账户中有几十本电子书籍,而且只要开通每月十几块的阅读会员,整个资源库80%的书籍都可以免费阅读,作为学生党来说是非常经济并收获巨大的。
2. 个人阅读习惯的改变
面对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普遍认识到个人阅读的缺失,但对现状进行反思,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如理想中那般一杯茶、一本书去坐下来静心阅读对大多数人来说越来越奢侈而遥不可及。同时移动终端的普及也推动了电子阅读的盛行,人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等电子设备,如利用平常碎片化的休息时间去尝试阅读,我想也许这与通过刷短视频来放松相比更有效果和价值。
以前的我对于阅读并不感冒,空闲之余很少会去图书馆或者捧起纸质书籍,那时在个人潜意识里阅读是一件高成本的事。后来逐渐习惯于电子阅读,我才真正认识到“阅读是一种习惯”,例如:过去我一直很抵触阅读时做笔记和批注,儿时老师强制要求写的读书笔记和记录本早已“失联”许久,直到习惯于电子阅读后,配合pad的手写笔,我个人的想法可以随手记录成任何形式,并可以随时导出到任何终端,闲暇之余可以再次回味以前的想法,现在阅读时随时拿着手写笔已经成了下意识的习惯。
3. 全文搜索的理解
在我阅读电子书籍的过程中还很少用到这个功能,可能这也与我更享受阅读的过程有关。但有关这个话题,我想起了曾经在语雀平台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给出了一个讨论“人阅读的所有内容中90%都会忘记,那么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当时有个评论引起大家的赞赏:阅读是一种积淀,而积淀迸发出创新。我们常常有这种感受:很久以前我们读的一篇文章可能似懂非懂,但偶然有一天当个人身处于一种环境或正在经历某一瞬间,我们会突然想起曾今自己阅读过的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话,那一刻我们理解了过去,也对未来有了新的想法。
当今时代,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开始,创新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席卷整个社会的发展,身边的万事万物好像都在发生变化,都需要我们学会创新。对于我们来说,困难重重但也充满机遇。创新源于积淀,阅读则是我们储备个人知识、沉淀个人思维的最好途径。在前文提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节奏愈来愈快,创新的时效性越来越强,对个人素质、能力以及运用工具发挥最大生产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偶然会想起曾今的某一个灵感,迫切想要去曾今的那段文字中寻找答案,你会选择在漫漫纸质书海中翻阅,还是选择用电子书全文搜索的功能在几秒内找到答案?我想这便是电子书全文搜索的微不足道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代在变革,我们应该依旧保持纸质阅读的优良习惯,但电子阅读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学会因地制宜、学会包容多样的阅读习惯与方法,在字里行间中与作者交流,在阅读的沉浸中慢慢成长。
读书的意义我想用一首很简单的诗来体现:
曾今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后来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现在我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二、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