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时代 终わり。以上。

Haruhiの六疉間 / 2023-08-28 / 原文

理科时代 终わり 。以上。

posted on 2021-08-18 23:06:53 | under 竞赛 | 编辑 |  0  

我是一名文科生,一直都是。

但我承认这个事实的时间并不长。

2013年8月,我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夏令营结束后,一本小小的礼品——青少版的中国通史,改变了我的一生。

那本通史说不上幽默风趣,说不上妙趣横生。但它就是对我的胃口,我从此爱上了历史学。

跟随着历史一起被我爱上的,还有美丽的中国和日本古典文学。我沉浸在古人的世界里,沉醉于诗词歌赋,沉醉于汉唐宋明。

一直到初一上学期,我一直是这样过着自己的生活的。

2017年,这样的平静被打破了。

炎炎夏日,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步入了三牧中学的第三批自招考场,考试内容是国学。我大概是全场最轻松的考生——不仅我自己只是来“随便考考”,连我的家长也并不指望我榜上有名。

因为我小学时的数学,学的实在是太差了。要知道,三牧这样的学校,可不止看你的入学考试成绩。

因此,6月9日收到三牧校方发来的录取短信时,我们全家都一度以为是诈骗短信。

就这样,我进入了福州三牧中学。

这个地方,遍地是黄金。你的同学可能会有未来通过竞赛保送北大清华的,可能会有不久后收到美国高校抛来的橄榄枝的。

我,一个文弱书生,就这样来到了一个理科巨灵神环伺的地方。

长期数学成绩与周边人的巨大落差无声地摧残着我的自尊心。虽然那时的我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我那时是实实在在地被打击到了。

2018年2月,我在日记里写下了四个字——“脱文入理”。

这短短的四个字,概括了未来三年我所努力做的事。

2018年5月后直到暑假,我经历了一段与网络绝缘的生活。我急于改变我目前落后于他人的所有情况,包括数学,包括性格,包括兴趣爱好。在那时的我看来,我眼下所有的一切都是落后的、反动的,只有全盘推翻这些,我才有翻身的希望。

现在想来有些好笑,又有些怀念。

嘲笑那个矫枉过正的激进少年,怀念那个一身朝气的维新战士。

我付出的努力同样好笑。5月,我为了提高数学,决定向班上那些数学学得最好的巨灵神们学习,那就是——超前学习。没错,我在基础极不扎实的情况下,超出教学进度提前学习后面的知识,并完成相应的练习。我还因此沾沾自喜,我和学霸们的学习方法一样啦!我相信我的期末成绩一定不会差。

6月末,成绩出来了,比半期考还低。

失败了,怎么办呢?我痛定思痛,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的“理科思维”受长期“文史思维”的“荼毒”,无法养成。(那时的我狂热迷信“思维主义”,一切学习上的问题,都应追根溯源到思维上去;这一信仰直到2019年9月我数学再次考砸才被打破)于是我听信传言,报名了暑假的C++培训班,我认为学习信息这样高端的理科,可以助我快速养成“理科思维”。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走上了信息竞赛的道路。此后近三年的理科竞赛时代,在我自我革新的浪潮里,缓缓拉开了帷幕。

2018年7月,我努力地学习信息学,成效还算不错。结课后,由于我自律力低下的根本问题未得到解决,我的注意力又放到了比理科革命更轻松有趣一些的事情上——兴趣爱好的革新。7月末至8月,我在网络上将我所知的同学们(理科巨灵神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悉数了解了一遍,以便开学后能够更加和谐地融入他们的群体。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系列至今仍对我影响巨大的文化——二次元文化、哲♂学文化、MO.HA文化......凡此种种别人认为我只是纯粹和他们一样对这些亚文化的趣味感兴趣,实则是我刻意了解的、我眼中的先进的象征。

2018年9月,这三十天就像我的元禄文化,好像是长期的折磨和奔波终于换来了和平与繁荣,实际上,背后还埋藏着更可怕的危机。与巨灵神们相处的时候,由于对他们的话题已经做过刻意的了解,看起来我已经很轻松的融入在他们的圈子里;每天中午我和那几位巨灵神同时在班上消失,在机房里参与高强度的竞赛集训。巨灵神们的注意点在高强度的集训上,因此他们是抗拒集训的,但10月的比赛打得很漂亮;我的注意点在“我也在集训的队伍里!”的喜悦里,因此我是喜欢集训的,但10月的比赛打的像人类排泄物一样。

此后我又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困境。超前学习也失败了,“培养思维”也失败了,数学好的人的方法都尝试过了,究竟怎样才能成功?我不愿意去思考,因为我知道,去思考这个问题,得出的解决方案,不是爱面子的我会接受的。于是我顶着师长强烈反对的压力依然腆了个脸赖在OI班里,换来的结果就是——2018年11月初二上半期考,我考出了历史最低排名——班级三十一(全班49人)名,年段约两百开外(年段约350人)。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我的妈妈看得很清楚,她给我报了两个补基础数学班。我麻木地去,麻木地回来,麻木地完成作业,麻木地上课,麻木地回来......日复一日,我连着考了三份不及格的数学考卷回家。

直到有一天,2018年12月16日。

那是一个很宁静祥和的下午,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对着平板电脑,上着数学基础课,就连网课讨论区的人,都比其他班的少。干扰少,环境舒适,没有心态上的负担,我也就积极而放松地思考。我总是有一种感觉,今天这堂课上的很不错。下课后半小时,我坐车去上线下的另一节数学课。那堂课上,我的思维莫名地极其活跃,拿到试卷放眼望去,都是我熟悉的题;别人不会做的,我全都做出来了。

放学后,我站在路边,那时已经下雨了。我等待来接我回家的车。我隐隐地感到,我的时代似乎就要到来了。

自那以后,我坚信自己“已经通过努力解锁了理科思维”。我每天极其认真地完成数学作业,恰好时逢期末复习,学校发放的作业都是以前知识模块的基础复习卷。这下,我的基础全部补回来了。2019年1月的那场市质检我考的奇好;班级进步二十名,放到年段里,可以放大到150名。

我有一种感觉:我的维新成功了,我已经是班上众多“理科巨灵神”之一。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奉行着我认为可以带给我先进和强大的“重理轻文”策略,仍然积极地参加学校的信息小组活动,还参加了年段里的数竞班。虽然数学竞赛考出了14分的好成绩,但我依然坚定地相信,只要够努力,够远离文科,够远离感性,就可以解锁更高级的理科思维。

多么愚蠢的信仰!

但不得不承认,就是这样的信仰,缔造了我美好的理科时代。

2019年6月,初二下学期期末考。我得到了我初中时代最引以为傲的成绩——数学班四、总分班九、年段前五十,距离某位不可挑战的巨灵神只有微小的0.2分。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体会过,苦熬一年终于翻身做主人时的那般抬起头来扬眉吐气的快感。在那时,我好好的享受了一把。

但随后,在暑假两个月里,我所做的事情,除了飘,没有别的。

9月初三入学考,四个字形容——开 幕 雷 击。

随之破灭的,还有那信奉了一年的“思维主义”,和数学思维已养成、从此再不会考砸的神话。

9月,还是又一年信息竞赛集训开始的时候。

我顺理成章地参加了,也认真地完成任务。可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做的相当吃力,最后被分配去和初一的小学弟一起做阅读程序题。

月末,我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波动,使我焦头烂额。

太多了,太乱了,太突然了。我,我还不能接受。

我就像被经济危机打击了的日本皇道派。难道,只有极端才能有出路!

说是极端,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逃避罢了。

出于逃避压力和维护“脸面”的目的,我决定退出机房。同时,因着某次机缘巧合,我和我初二时的女同桌展开了火热的每日聊天,在和她不时的带有暧昧色彩的互动里,拾回些可怜的、所谓的满足感。日复一日,我发现我真的在喜欢她;这下真的孤注一掷了,当我喜欢上一个人,我几乎所有的身心就都在她身上了。

2019年11月26日,对方的一句简单的消息,于我而言犹如五雷轰顶。

“对,我喜欢那个人。你千万不要出去说喔!”

战争失败了,一切都结束了。

狂热的赌徒,终于迎来了他的末日。

理固宜然,我的成绩再度下滑。我努力地尝试摆脱对她的喜欢,结局都是以失败告终。但在怎么样,在初中时,努力还是有用的;我的成绩慢慢回升,最终滞留在班级15名,几乎不再变过——包括中考。

但在这茫茫的2020年里,因2019下半年接二连三的重锤打击,充斥着我的生活的,只有颓废和网抑云。甚至在距离二检只有五天的时候,我还莫名其妙地和一个我自己都不确定是否喜欢的女生确认了关系;这场闹剧在两个月后草草结束。在这样的心态里,我成功无缘一三附,考入现在的学校——一所不上不下的学校——格致中学。

高一上半年,我一如既往地颓废。信息小组没人,那我就去人多的数竞班,告诉那些在一中的巨灵神们,我和你们一样,也在做竞赛喔。完成了这个最重要的任务,那么数竞班布置的任务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那就不必要去完成吧!因此你们可以看到,学了三个月,我才整出几条数论结论。

“文化课这边形势不容乐观”——我2020年12月的博客。

我想问,课懒得听,作业懒得做,每天玩手机网抑云,能乐观吗?

直到2021年2月,一切似乎迎来了转机。

期末考考出烂得令人咂舌的成绩,别人看了都会质疑这是一个实验班的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于是这个寒假,我细细的分析、思考,我动不起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终于,在历史里,我得到了答案。我终于可以对症下药,解决了这个困扰了我一年多的问题。

我终于迎来了我的第二春。

恰好那时,我听到了一首歌,叫《第二道光》。我感到,我的第二道光也正在普照我。

我发起了大跃进似的理科补习运动;我曾创下一日之内花10小时补习五节物理网课的记录。3月末的月考和数学竞赛,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取得的成绩还算可以,用那时的我的话来说,那个成绩“具有过渡时期的特征”。我信心满满地继续着我的理科之路。

直到四月末,物理39分的卷子出现在智学网上,竞赛奖榜上没有我的名字。

与之相反的,是文史地政令人欣慰的排名。

高中生了,不应该再那么幼稚。

经过思考,我成熟地做出了决定:长期的实践证明,我就是一个文科生。

认了吧,别再做无谓的努力了。

选课在即,可别耽误了你未来的人生道路。

看着屏幕上发亮的“史地政”三字,我好像有些庆幸,好像又有些悲伤。

这三年可真美好啊,我看着键盘上晶莹的泪珠想道。

可惜再回不去了。

致我美好的理科时代,再见。